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团学 >> 党团工作 >> 正文

【红韵北疆】“红韵织梦”宣讲团赴河北保定开展志愿宣讲活动

发布时间:2025-04-07浏览次数:


2025年2月13日,沂蒙精神“红韵织梦”志愿宣讲团成员走进河北东马池小学,宣讲团成员孟兰青同学主讲。她以生动的故事与翔实的撰述,带领少先队员们感悟沂蒙精神的时代力量,让红色血脉在新时代赓续绵延。

“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不仅是革命年代的旗帜,更是新时代的精神灯塔。宣讲团成员孟兰青从沂蒙地区的历史文化切入,通过民歌、曲调和革命景点的影像,将这片红色土地的厚重底蕴娓娓道来。宛转悠扬的《沂蒙山小调》在教室中回荡,学生们跟随旋律穿越时空,触摸到沂蒙精神中“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信仰温度。  

沂蒙精神的伟大,在于它跨越时代的感召力。宣讲团以“红嫂”“沂蒙六姐妹”等群体为线索,剖析了沂蒙人民“最后一碗米送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的无私奉献。当提到“沂蒙母亲”王换于为抚养革命后代倾尽家财时,许多学生眼眶湿润。这种精神不仅是历史的丰碑,更是当代青少年立身处世的精神坐标——它教会人们如何在平凡中坚守信仰,在困境中传递希望。


       




沂蒙六姐妹的故事则展现了集体力量的可贵。妇女同志们白天筹军粮、运弹药,夜晚在油灯下赶制军鞋,三个月内完成近百双鞋的壮举。同学们发自内心地体会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的含义。有学生在心得中写道:“原来英雄不只是战场上的战士,更是每个默默付出的普通人。”

                           


这场宣讲打破传统说教模式,以“听红歌、看红景、讲红事"的立体化设计唤醒红色记忆。当《沂蒙山小调》的悠扬旋律在教室流淌,学生们屏息聆听,仿佛看见蒙山沂水间支前队伍蜿蜒前行;孟良崮战役遗址的斑驳弹痕投射在大屏时,此起彼伏的惊叹声里,历史烽烟穿越时空扑面而来。

宣讲团还精心准备了红色精神的拼图。当红色版图在课桌上拼接完成,孩子们忽然领悟:每个普通人都可以是精神拼图中的闪光碎片。课后,有同学攥着拼图零件说:“我要把这份‘精神密码’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拼出新时代的奉献故事。”这场润物无声的思政课,恰似四月春雨,将红色基因化作滋养心灵的清泉。

                           


从沂蒙山的烽火岁月到新时代的校园课堂,红色精神的传递从未停歇。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少年们读懂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更找到了砥砺前行的力量——因为薪火相传的,不仅是故事,更是永不褪色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