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成果 >> 正文

生态与环境学院张庆教授团队在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5-04-16浏览次数:

近日,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张庆教授团队在生境破碎化对草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影响方面取得了最新进展。研究成果以“Cross-scale effects of habitat fragmentation on local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multifunctionality in a fragmented grassland landscape”为题发表于生态学经典学术期刊《Journal of Ecology》。

   

本世纪以来人类活动在以空前的速度和程度改变着自然生态系统,使得原本连续的自然生境逐渐被人类占用的土地所替代和分隔,形成了许多面积小且破碎化程度高的生境斑块,造成了严重的生境破碎化问题,是目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威胁。然而,不同空间尺度的生境破碎化过程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依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为此,张庆教授团队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破碎化景观中残存草地为研究对象,综合探讨了景观与斑块尺度生境破碎化对植物、土壤细菌、土壤真菌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图1)。研究发现,景观尺度和斑块尺度破碎化通过等级效应共同导致了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破碎化草地植物多样性、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降低。并且,斑块尺度破碎化可以介导景观尺度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负面影响。

                           

图1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破碎化草地景观。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约占内蒙古自治区总面积的40%,是我国农牧交错带的主体部分,近年来经历了严重的生境破碎化。本研究基于多尺度等级视角全面揭示了生境破碎化对内蒙古农牧交错带草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为人类活动背景下内蒙古自治区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筑牢我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在该工作中,生态与环境学院青年教师闫勇智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张庆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内蒙古自治区一流学科科研专项项目的资助。

此外,近年来张庆教授团队以景观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题在《eLife》、《Journal of Biogeography》、《Biological Conservation》、《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Catena》等主流期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