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草地生态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Inner Mongolia Key Laboratory of Grassland Ecology
内蒙古草地生态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依托内蒙古大学,在原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的基础上,整合校内优势资源进行优化重组,于2024年6月被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批准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秉承建校初期李继侗教授确立的“面向草原、旁及农林”的宗旨,瞄准国际生态科学发展前沿,以服务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草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维持、退化草地修复和牧区可持续发展等重要任务;力争建设成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草地生态学研究中心、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战略咨询和社会服务基地,充分发挥高端智库作用,助推自治区 “五大”任务和生态文明建设。
实验室在四个方向进行研究攻关:(1)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利用;(2)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维持机制;(3)草地生态修复与治理;(4)草地景观生态与可持续管理。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邬建国教授出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马文红教授为现任实验室主任,内蒙古“草原英才”王永慧副教授为现任实验室副主任。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56人,其中包括53名科研人员(1名秘书)和3名实验员,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占比96%。实验室人员拥有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自治区草原英才、自治区新世纪“321”等人才10余人。
近三年来,实验室成员承担各类、各级科研项目100余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草甸草原智慧修复与生态-生产功能协同提升技术及示范”(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内蒙古科技重大专项“内蒙古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和预警技术研究”、“黄河流域典型退化区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以及2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各类省部级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内蒙古科技重大专项等重大科技项目15项。
近年来,实验室在生物多样性和资源利用、退化草地修复等领域开展了大量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科学研究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快速攀升。出版了《内蒙古植物志》(第三版),发表高质量论文百余篇,包括Global Change Biology、Ecology Letters、Ecological Monograph、Journal of Ecology、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等国际著名刊物论文。
在应用研究方面,围绕国家和地区重大需求,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草甸草原生态牧场草畜平衡调控及智慧管理”(课题),内蒙古科技重大专项“黄河流域典型退化区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阴山山脉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植被更新复壮研究”、“沙质草原退化程度诊断及障碍因子判别”、“重要乡土草育种新技术研发与新品种培育推广-无芒雀麦新品种选育”、“流域生态水文综合治理及其功能协同提升技术”、“典型退化区生态修复技术集成”等项目。
在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上,实验室充分发挥了高端智库作用,助推自治区的草地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实验室有20余人入选自治区智库专家库。参与内蒙古“碳达峰碳中和形势下内蒙古经济转型路径研究”项目,为自治区的“双碳”任务提供政策咨询;参与编制《内蒙古生态大辞典》《内蒙古生物多样性白皮书》《内蒙古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战略行动计划(2022~2035)》;参加国家“科技支撑中国西部生态屏障建设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等;“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应引起重视”咨询报告被内蒙古党委政策研究室采纳,获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批示。
实验室拥有典型草原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贺兰山复合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农牧交错带复合生态系统内蒙古自治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梁素海野外试验站、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岱海自然保护区、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以及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海、乌兰察布等市环境监测站等拥有教学科研基地,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科研场地。